73882必赢网页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03   浏览次数:1871

73882必赢网页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为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全面深入推进学校“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教技厅函[2015]76号)、《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苏教职﹝20133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24号)、《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精神,以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20151月)和省《江苏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南》为指南,结合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制定我校2016-2020年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老校区校园网始建于2003年,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服务等方面较为薄弱。2012年岁末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总计投入2000多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具体表现在:

(一)基础设施方面

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的有线校园网络已覆盖全校所有教学、实训、办公及生活场所;安全、节能、高效数据中心初具规模;已实现域名解析服务(DNS)、电子邮件服务(E-mail)、网站服务(WWW)、电子公告栏服务(BBS)、文件传输服务(FTP)、视频点播服务(VOD)等网络信息服务;实现了基本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保护;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90多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6间、高清自动录播教室2间,100人报告厅1间,300人报告厅1间,1000余人大礼堂1间;计算机实训室、专业仿真实训室41间;数字广播、网络电视、数字安防已布署到位并实现基本功能。

(二)应用服务方面

目前学校数字化校园系统(新开普)集成了数据交换平台、数据共享中心、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及综合校情管理信息系统、OA办公系统、邮件管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网上预约报账系统、数字迎新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学生收、发费管理系统、电子离校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业务系统,大部分系统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实现了单点登录;学校主网站进行了全新版升级与改造,与各系部的二级网站构成了校园网站群系统。

(三)数字资源方面

基于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天空教室”提供通用性基础资源;各专业实训室购置了配套的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用于会计专业的厦门网中网课程教学、3D实训资源平台、用友财务软件,用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资源、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用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训与竞赛的平台软件,用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模拟软件、ERP沙盘,用于社区管理专业的心理测量软件系统;学校图书馆引进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和汇文系统,实行“藏、借、阅、查、管”一体化的现代先进服务管理模式,集成了专业课学习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科考试题库、银符考试题库等公共数据资源库。

我校“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水平与主流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有待改进,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现有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云计算数据中心、校园无线网、网络运维系统、移动校园平台、智慧教室、校园物联网、智能安防等重要项目建设急需统一规划,逐步推进。

(四)数字化校园中各业务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管理等系统间数据没有实现集成共享;业务系统的应用领域有待拓展,业务人员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五)信息技术与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够。基于网络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库建设滞后,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仿真实训场所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应用不足。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为发展方向,努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学习型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全面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协调,实现集约发展。从学校全局高度统筹信息化建设与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与智慧校园中心工作高度融合的信息化组织架构。实现基础网络共建、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应用衔接、安全保密共管,全面提升信息化整体效能和集约化管理水平。

2.坚持服务宗旨,促进融合创新。以服务为宗旨,从单一为教学保障服务向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方位信息化服务转变;从为教师提供服务向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校友、培训学员提供服务转变;从现场服务向远程在线服务拓展,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

3.坚持应用驱动,深化业务应用。要进一步深化应用驱动的基本导向,围绕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需求,重点建设先进实用、高效安全的智能化应用系统。通过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围绕应用目标开展培训与绩效评价,依托教育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学习及服务方式。

4.坚持制度创新,强化绩效管理。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可靠保证,以制度创新带动信息化科学发展,进一步探索建立协调平衡的组织领导制度、面向全局的服务提供制度、互惠共赢的协同共享制度、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制度、注重绩效的科学评估制度。

5.坚持自主可控,确保信息安全。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强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满足信息化发展实际需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坚持自主可控,强化安全保密措施,确保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较高水平校园网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全面覆盖、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及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化校园。

(二)具体任务

1.加强校园网络、数据中心、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物联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1)在万兆主干网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各楼宇有线网络接入设备,确保有线网络高速畅通;建设先进成熟、安全可控、覆盖全部校网的无线网络并布署智能管控的网络运维系统,实现对校园有线、无线网络的智能高效管理;探索与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的合作方式与途径,增加网络出口带宽;根据CERNET2应用规范与标准,适时推进IPV6建设,逐步实现IPV4IPV6的迁移,为校园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提供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网络支撑环境。

2)升级改造数据中心机房(符合国家机房建设标准B级),面积、设施达国家标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利用现有的服务器、存储及软件资源,构建安全、高效、经济、节能的超融合数据中心,实现计算、网络及存储的虚拟化管理,公共服务与应用的网络服务器具有较大承载能力。

3)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管理智能、具有录播功能的智慧教室及智慧实训室,通过校园网络共享教学资源,从而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增强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人均信息化教学终端和学生人均信息化学习终端大幅增长(大于1),多媒体教室全覆盖。

4)升级改造一卡通工程系统设施。购置卡务中心自助管理终端实现发卡、补卡及充值等自动化、高效化;学生公寓门锁升级为无线联网门锁系统,实现门锁的远程智能管理;学生公寓电控模块升级,为学生提供安全方便的用电环境。

5)建立较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置性能优良的网络安全保护系统:漏洞扫描、网络安全审计、运维堡垒主机、终端检测、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及网管系统等;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实现系统快速恢复;按照信息安全等级要求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6)完善校内监控系统,构建智能化安防体系。努力将校园现有监控系统平台与门禁系统、消防系统、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广播系统等有效集成,实现报警联动。建设校园出入口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电子巡更、电子考场巡查等系统,为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保驾护航。

7)启动数字化校园电视台的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化演播室、摄像机系统、控制系统、数字编辑系统、自动播出系统和网络流发布平台。通过网络教学课程、新闻、专题、视频会议等视频资源录制、编辑、上传,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学习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互动式的视像网络教学平台。

8)积极构建“物物相联,智能感知”的校园物联网,对资产、设备和能源调度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跟踪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服务等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2.加强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集成与共享、校园基础应用、网络应用系统、应用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构建一个教学、管理、服务智能化、应用全面融合,运行稳定可靠,维护简单经济的智慧校园应用空间。

1)完善现有数字化校园平台中各应用系统的功能,实现各系统间数据的统一、同步与共享,深入推进各系统的应用,切实提高各部门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

2)进一步加强“智汇财苑”移动校园平台建设,完善其功能,与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财务系统、掌上图书馆、泛雅网络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及OA办公系统等进行有效集成,面向师生提供校园统一信息发布、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的学习与生活服务及社会化资讯分享服务。

3)加快推进教务、科研、后勤管理及安保等部门信息化建设进程,在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校产管理、车辆管理等方面配置相应业务系统,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

4)以智慧教育云为目标进行顶层设计,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构建教学一体化平台,对完整的教学流程进行信息化重构,融合教学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5)构建财物一体化平台,围绕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系统核心业务整合,实现高校财物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实现数据上报功能,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服务。

6)建立学校大数据平台,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平台;通过学校基础数据库与应用系统的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数据综合分析,为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教师教学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7)建立与教学相关的数字档案馆,具有电子档案管理统一服务功能,提供多口径电子档案查询、统计等服务。

3.加快数字资源建设,在教学、科研、实训等方面共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和资源管理平台。

1)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加快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引进国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库管理平台,逐步建立各专业数字化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为推动信息化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2)加强各专业仿真实验、实训及实习场所建设,构建跨专业综合实训、实习平台及资源,建设一批基于云课堂的智慧实训室,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与提高学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3)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项目库。建立教学科研专题网站,为师生服务。

4)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加大数字资源采购经费投入力度,丰富电子阅读资源,引进符合教职工和学生需求中文数据库或数字资源检索平台,完善更新图书馆网站功能模块、开展移动图书馆等服务功能,提升数字化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及管理方面的地位及作用。

4.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措施,定期、持续开展多方面人员、多层次能力的信息化相关培训,提升师生的信息化职业能力。

1)开展教育管理人员教育技术和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2)开展以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特点的课程案例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的创新教育教学能力。

3)开展以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化环境下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校各级领导和师生员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定期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统筹学校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职责,理顺关系,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把信息化建设水平纳入学校内部考评体系,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专项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实施步骤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建设原则,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分三个阶段完成(项目建设进程及预算见附表)。

第一阶段完善应用阶段(2016年):建立并健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机构,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数字化校园中各系统功能,逐步解决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与统一;进一步落实各系统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应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二阶段重点建设阶段(2017年—2019年):围绕学校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多方筹集资金,逐步推进信息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20年):全面完成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认真总结建设成果及经验,为下一个五年规划作好准备。

本规划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