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支撑度,经研究,决定开展2019级三年制课程标准编写(修订)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编写范围
本次课程标准编写范围包括2019级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全部课程。各系部应根据开课单位归属,组织人员进行编写。
二、编写要求
1.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要求编写,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将合理取舍教材内容与重构教学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课程内部以及课程之间的整合与优化,注重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2.课程标准编写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与行业发展趋势,充分体现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牵引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鼓励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的尝试,有条件的课程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课程标准内容应符合对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4.课程标准应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从课程属性和专业特点出发,合理设置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参与、过程评价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5.课程名称或课时数不同的课程,其课程标准应有所区别。
6.课程标准编写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模板与编写说明》(附件2)的格式与要求,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专业技术规范要求。
三、编写程序
7.课程标准编写(修订)由开课归属单位负责。在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及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
8.教研室主任审核、各系部负责人审批签字后装订成册。
9.教务处将组织相关人员人员对各系部课程标准的汇编情况进行检查。
四、时间要求
各系部于9月1日前完成所有课程标准的编写(修订)及审批,并装订成册,以备检查。同时将汇总表(附件1)的纸质版、电子版以部门为单位统一报送教务处庞杨老师处(行政楼203)。
附件:
1. 系部课程标准编写(修订)汇总表
2. 课程标准模板与编写说明
教务处
2019年8月8日
附件1
73882必赢网页版
系(部)课程标准编写(修订)汇总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学时 | 课程大类 | 课程小类 | 课程性质 | 适用专业 | 开课部门 | 合作企业 | 课程标准执笔人 | 合作者 | 审核人 | 备注 (注明:编写或修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报人: 填报时间: 系部主任:
附件2
课程标准模板与编写说明①
《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
| 修读学期 |
| 制订时间② |
|
课程性质③ |
| 课程学时 |
| 课时学分 |
|
课程大类④ |
| 课程小类 |
| 合作开发企业 |
|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
| ||||
执笔人 |
| 合作者 |
| 审核人⑤ |
|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注:应说明该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前后续课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核心内容。课程标准中所有文字内容均为宋体小四号字。
(二)课程设计理念
注:应依据行业需求、岗位调研、国家最新职教理念、“互联网+”等内容编写。
(三)课程开发思路
注:课程开发思路是课程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可以从课程定位、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具体入手编写。
二、课程目标
注: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规格相呼应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素质目标
三、课程内容
学习单元 | 工作任务 | 课程要求 | 教学方式/安排 | 学时分配 | ||||
知识要求 | 能力要求 | 素质要求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学时 | |||
|
|
|
|
|
|
|
|
|
总计 |
|
|
|
四、课程实施和建议
(一)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注:“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学组织方法,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分析法、情景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讲座、实地调研、实训周等方法。“教学手段”主要指教学技术手段,即凭借校内外设施设备与条件,运用互联网、微课、教学资源库、实践案例库等资源开展教学的现代化、多样化的手段。
(三)教学评价
1.本课程在期末进行统一命题的考试。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应包括教学所涉及章,节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测试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平时作业成绩计入课程考核的总成绩之中,占总成绩的30%。无平时作业成绩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
3.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表进行评价:
学习 单元 | 评价目标 | 评价方式 | 评价 比重 |
|
|
|
|
注:1.在教学评价的总体描述中应体现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等评价方式所占的比例;
2.在教学评价的各个学习单元描述中(见上表)应填入各学习单元的评价比重。
(四)教材编写与选用
注:应说明选用或编写教材的理由,特点,主要内容。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注:应说明课程资源的类型、主要内容、应用方式。
(六)师资和实训条件
注:应说明课程师资团队情况,课程所依托的校内外实践实训条件。
(七)教学参考资料
注:应说明参考书目、网络参考资料以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
编写:
校对:
审核:
系部:
合作开发企业:
年 月 日
几点说明:
①课程标准应依据2019级三年制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编写(修订);
②制订时间为2019年8月。
③课程性质应分为“必修、选修”;
④课程大类应分为“素质教育学习领域”、“技术技能学习领域”2个大类。其中“素质教育学习领域”含“基本素质教育课程、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个小类;“技术技能学习领域”含“职业能力基础课程、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职业能力发展课程、综合应用实训”4个小类;
⑤审核人为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