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为先导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

发稿时间:2013-11-29 来源: 作者: 摄影: 浏览次数:1131

---2013年学院教学管理视导工作汇报

连云港财经分院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我校自20119月学院第一次教学视导以来,认真学习贯彻省教育厅和学院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整改视导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紧紧抓住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这一核心,不断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新跨越。

一、学校办学的基本情况

1、内设机构。学校现设有包括教务处、科研处、监察督导室在内的17个行政处室、5个教学系。5个系分别是:会计一系、会计二系、经贸系、信息系、社科系。另设有德育教研室、语文教研室、数学教研室、英语教研室、体育教研室5个公共课教研室,由教务处负责管理。

2、硬件设施。学校现占地576亩,一期工程共计13万平方米。学校建有共计40个实训室的实训中心,其中现代商务、现代物流为省级实训中心。学校按照智能化校园建设要求,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专业信息管理系统等,初步实现了“三通二平台”的建设目标。

3、专业建设。学校现有11个五年制高职和2个三年制中职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会计与审计、物流管理专业为市级品牌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金融保险专业为市级特色专业。

4、师资队伍。我校现有教师22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87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研究生学历学位58人;有64名教师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有84名教师具有高校讲师任职资格;在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有 189名教师取得了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有省级中青年教师培养对象3人,学院学科带头人4人,校级专业(学科)带头人8人,初步形成了能够支撑我校高职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

5、科研及大赛。2013年,有7个省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立项并开题。我校教师获1枚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金牌;获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获1枚省技能大赛金牌;2人获省级示范课、2人获省级研究课;获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学校荣获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最佳组织奖、连云港市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教学管理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

1、关于学校教学督导工作。自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的意见》下发以来,我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开展教学督导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教学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学督导对学校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评价与指导,保障教学活动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学规范健康有序地进行,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二是建立健全教学督导的组织机构,学校配齐配强教学督导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行使对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及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督查的职责。三是进一步明确教学督导工作的任务和职责,通过“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导”,明确要求,防范问题。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四是推进教学督导制度建设,建立教学资料检查、听课、作业批改检查、考风考纪督察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督导制度,以确保督导工作对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监控和督导制度有效实施。五是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学生家长及政府部门对学校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督教、督学、督管的成效。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全过程跟踪的“三全”教学督导工作局面。其主要工作特色有:

“推门听课”, 切实提高督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监察督导室、教务处组织开展由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和系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共同参与的“推门听课”活动。“推门听课”重在随机听课、集中反馈、及时跟踪三个环节。每个听课小组45名成员,设组长和联络员各1名,加强对听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推门听课”采取“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重点听取中层干部、高级职称和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的课程。上学期至今,12个听课小组先后听取了100余位老师的不同课程。坚持“督”“导”结合,在每次听课后均有个别反馈、小组反馈或跟踪听课。在此基础上,每学期召开一次集中反馈会,由年轻教师代表、听课组成员以及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交流心得,促进共同提高。

“开门办学”,以开放姿态接受第三方的检验和评价。学校设立“开放日”,面向社会发布公告,邀请主管部门、兄弟院校、新闻媒体和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督导。由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组成的第三方代表,走进考场,参与学校的考试督察;来到食堂、宿舍,体验学生的日常起居生活;参观教学、实训场所,了解学校教与学运作的全过程,亲身检验和评价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得失。我校的这一做法,先后被江苏省财政厅网站、《连云港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二级督导”,校系合力构建督导网络体系。我校制定了《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试行)》,促进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和充实监察督导室,聘请7位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经验丰富的退居二线的系主任等担任校级专职督导员。系级督导中,系主任是系教学督导的第一责任人,系教学秘书兼任所在系的教学督导员,负责对本系教学督导的常规管理和学生信息员的信息收集、反馈和处理,形成了校、系二级督导体系。班级建立信息员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参与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有效管控之中。

2、关于学院校系二级管理文件精神的贯彻情况。我校于2005年开始实施校系二级管理体制,设立了三系两部;后于20109月,对系部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管理作了调整,设立了5个系;今年6月,我校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及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专业及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管理方式又作了新的调整,设立了会计一系(会审、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二系(会电专业)、经贸系(物流、金融、市场营销专业)、信息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社科系(社区管理与服务、商务英语、应用韩语专业)等5个专业系。为加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设立了德育、语文、英语、数学、体育5个公共课教研室,由教务处统一领导。为进一步明确校、系二级管理权限,学校于近期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系二级管理的实施意见》。目前,校、系两个层面的管理职责权限比较明确,总体运行有序。

3、关于学院《教学管理规程》的贯彻落实情况。学院颁布的《教学管理规程》,是各分院教学管理的基本准则。我校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细则,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加以贯彻落实。同时结合11年学院视导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强化了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重点强化校、系层面的教学运行管理,在校历、开课计划、课表等编制中严格按规范办事;二是重点规范教师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试、实践教学等教师层面的教学运行管理,将工作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管理这个关键环节上,对教师课前备课、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加强督查;三是加强质量管理,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实施以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以考风建设为重点的学风建设,基本形成了有序的教学运行机制,增强了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4、关于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目录有关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学院下发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目录》,是各分院由碎片化的制度建设转变为体系化的制度建设、促进办学内涵提升的一个重要抓手,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我校于2012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制度体系架构、制度名称、制定依据、性质、负责部门、完成时间作了部署。后因学校管理体制变化、中层机构调整等原因未能按时完成。今年上半年,我校又重新进行了部署,现已形成了初步框架。在制度建设中,我校认真研读省教育厅、学院有关文件规定,准确把握各项制度建设的依据,积极吸取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同时,我校又努力将制度建设的过程作为学校办学经验、办学成果、学校文化的一个凝炼过程,努力彰显财经类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特色;认真总结近几年来课程改革、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紧跟时代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彰显时代特色。

5、关于教学团队建设有关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学院于20111012日下发了《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彰显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中的骨干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建设与管理办法,每年在专业教研室中建设5—6个、在公共基础课教研室中建设1—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并分别给予1万、5千元的建设资金补贴,这项工作已在推进中。

6、关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有关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为贯彻好学院相关文件精神,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我校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方案》,建立了校、系、班主任三级工作体系,建立了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管理体制,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制度,加强了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与管理。由于财经专业的特点,目前我校学生顶岗实习以学生分散实习、学校定人统一管理的模式,少部分学生采用集中顶岗实习、集中管理的模式。但无论采取哪种管理方式,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时均需填写《顶岗实习手册》,其中包括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和教师评价。指导教师也要填写指导教师手册。

7、关于4.5+0.5人才培养实施性方案的制定及执行情况。4.5+0.5学制的实施,是职业教育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校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我校目前共有11个五年制高职专业,会计与审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金融专业由学院财务会计专业协作委员会编制指导性方案,我校积极参与和支持,我校承担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指导性方案的起草工作,并担负了方案解读相关会议的组织和服务工作。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英语专业由相关牵头学校负责起草,我校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了研讨。上述专业我校均已在指导性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应用韩语专业是我校独有的两个专业,由我校相关专业教研室负责编制,并由学校分别召开了论证会,现已制定。我校11个专业实施性方案均从2013级新生班级开始实施。

三、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特色

1、努力探索并实践财经专业“双实”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努力构建“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基础模式。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将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相互融通,将学历教育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财经类人才培养的基础模式。二是努力构建“双向拓展”人才培养的拓展模式。我校遵循五年一贯制大专层次培养要求,从学生由一技之长到全面发展、由阶段性成长向终身教育、使学生具有多岗迁移能力的办学理念出发,在“双证融通”的基础上,从从业资格证书和学历层次两个方面坚持“双向拓展”。三是努力构建“理实一体”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坚持“理实一体化”的理论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四是努力构建“仿真实训”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我校根据财经职业、岗位的“限制接近”的特点,坚持“仿真实训”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构建了“系统化仿真式”财经专业综合实训网络体系,为学生搭建了真态实训环境、真实实训资料、真切实训过程的“工学结合”学习平台。“双实”人才培养模式在201212月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会议上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2、积极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近几年来,我校根据教学管理环境的新变化和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建立健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如修订了教师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建立了专业教师和学生技能竞赛的普及制、学分制、定期制、奖励制;建立了改进学生评价体系、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建立了学风竞赛制度;建立了关于开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工作的若干规定;建立了关于学生考试管理、规范补考工作的若干制度;建立了关于加强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制度;建立了关于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建立了教师坐班、跟班制度;重新修订了《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等。目前正依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目录》,初步构建了与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要求相适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3、不断强化学风建设。我校针对文科专业特点,扎实推进学风建设。深入开展优良学风竞赛活动;实施教考分离考试制度;执行严格的考试纪律和补考制度,将考试环节全部向社会开放;建立各班级每学年制订一次学风建设规划、每半年举办一次学风建设专题班会等制度;建立“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一票否决”的相关制度;深入开展技能测试、技能竞赛工作,并不断扩大技能测试、技能竞赛的专业面、学生的参与面。学风建设成效初显。我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物流管理与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等骨干专业“双证率”保持在80%以上。在2012年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我校会计专业参考学生首次通过率在54%以上。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应届生参加专接本、专转本、专升本阶段学习入学率在35%,学士学位取得率为30%,本科通过率、学士学位取得率在会计类专业专接本学校中名列前茅。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本科通过率为95%,学士学位取得率为20%。在2013年省技能大赛中,我校会计专业代表队获129铜的成绩,物流专业选手获11铜的成绩。在2012年市级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手在所参加的7个项目中获得6块金牌。

四、问题与思考

1、关于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核心任务;质量立教、质量立校、质量立课是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从目前看,我校在质量提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一是生源素质的制约。财经类专业涉及专业门类多、理论性强、社会考试比较严,现有的初中生源包括一部分低分生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学风的制约,尤其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制约。少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中也有少部分教师从教能力不强、教学有效性不高所致;三是社会考试因素的制约。社会考试要求的不稳定及越来越严格,使学校“双证融通”的根基受到动摇,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为此,我校于20115月开始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特色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改革深化工程、队伍建设提升工程、教学管理制度优化工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工程、评价手段教学手段优化工程、学风建设优化工程为主要内容,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去年12月省教育厅召开质量提升工程会议后,我校依据新的职业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及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继续强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我校将继续寻找问题、剖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之策,积小胜为大胜,持续推进质量提升工作。

2、关于进一步彰显专业办学特色问题。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专业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几年来,我校积极构建“服务框架、财经主体、会计品牌、多元特色”的专业体系,努力彰显专业办学特色。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如何继续打造专业办学特色,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一是原有骨干专业如会计专业群,在遵循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如何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实施性方案,如何彰显连云港财经分院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非骨干专业如何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更具有区域经济特色和学校办学特点,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校正努力从专业方向的选择、选修课程的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等方面打造专业办学特色,但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3、关于进一步强化校系二级管理问题。校系二级管理是高职院校在规模扩张的前提下,保持有序运行、增强内生动力的制度性保障。我校虽比较早地实行校、系二级管理,但发挥这一管理体制最大效用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一是各系作为二级管理主体,责权利不统一,尤其是在“利”上还没有真正体现二级管理的要求;二是校级层面代表学校行使管理权限的部门,有时职责交叉、职责不清,有时交叉管理,有时会出现管理真空;三是各系自主管理意识、能力、效果表现出差异性,系级层面的管理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为此,我校加强了制度建设,强化了职能行使,理顺了运行机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真正实施校、系二级管理体制,还必须加大推进力度。

4、关于学校信息化办学能力建设问题。以信息化推动学校办学现代化,以信息技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是我校坚定不移的办学思路。目前,我校“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购进、自制等途径也已开始累积,信息管理平台包括专业管理平台也已搭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我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构建各专业仿真教学与实训系统;二是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类、物流等专业为重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充分体现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课程设置,构建教学过程的信息化体系,构建仿真的信息化实训体系,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评价体系,构建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习交流平台,构建信息化条件下毕业生跟踪体系,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才培养方案、过程、评价、反馈等全过程所具有的特征、条件、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使我校信息化办学能力有一个快速提升。

教学管理工作既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又是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更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校十分珍惜在筹建高职院的关键时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我校将认真听取各位领导、专家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聚焦质量、强化建设,创新创优、提升水平,不断促进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新跨越。

关闭
Baidu
sogou